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救急!就在今晚。需要七八个临时工打包,男女不限,工资当场结算……”
“再聘生产车间女工10名,年龄要求20-58岁,工资:计时加绩效……”
“夜猫子在哪?普工夜班,待遇6000-8000元每月……”
10月20日,封面新闻记者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下经济”报道组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湖南省会同县采访时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今年2月3日至10月5日,湖南绿地高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杨佩儒一共发了34条微信朋友圈,其中20条为了招人。招聘对象包括车间工人、打包工、司机、销售助理、文员、跟单、在线售后等。

今年2月至10月,杨佩儒发了34条微信朋友圈,其中20条为了招人。封面新闻记者卢荡摄影
这家注册于会同县水平溪工业园的企业,主营竹笋类绿色食品生产。记者前来采访时,工人们正忙着加工竹笋。“泡椒笋、清水笋、酸菜笋……除了以自己的品牌销售,也有部分代工业务。”杨佩儒表示,高峰期日产数万包,远的地方销到了东北,有时真感觉忙不过来。
“会同县森林面积覆盖率达73.88%,竹林面积近50万亩,不仅是我国十大竹乡之一,也是我国百大商品竹基地县之一,”10月20日,会同县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李超表示,当地正着力打造“百亿级笋竹全产业链”。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当地先后出台了《会同县毛竹产业总体规划(2021—2030年)》《会同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5年)》等规划性文件,并组建了竹木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统筹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曾在外地知名企业担任营销负责人的杨佩儒说,会同县积极招商引资竹产业深加工企业,从政策到配套,从土地到贷款,都给予大量支持,像他这样的“湘商”回归者和返乡创业者还有不少。
杨佩儒说,除了竹笋生产销售,他的业务还包括笋用林开发、竹制品生产销售等。“目前,我们拥有2万亩自有产权竹林,配套竹笋初级加工厂10家,鲜笋处理能力8000吨。配套竹笋精加工工厂占地28亩,鲜笋处理能力10000吨。具有全自动包装机、杀菌线、速冻生产线、低温冻库等,年产值约1.4亿元。”
“此外,还建设了占地16亩的竹制品工厂,主要生产竹筷、竹签、竹炭、竹吸管等竹制品,日处理竹子可达百吨。”当记者问及年销售额,杨佩儒透露,2022年4300万,2023年5600万。

湖南绿地高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竹笋加工车间。封面新闻记者卢荡摄影
就在记者前来采访的一个多月前,9月10日,杨佩儒拿到了湖南省怀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签发的全新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30年9月9日。许可明细包括清水笋、复水笋、压榨笋、酸笋、泡椒笋等。记者注意到,这一天,他在朋友圈留言——“第一个五年计划搭了一个平台,第二个五年计划希望收获满满!”
谈及这一希望,他认为有不少实现的底气。“比如,当地丰富的竹笋资源、良好的营商环境。比如,‘会同竹笋’已获得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这是一个金字招牌,当然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责任。”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会同县新增笋竹相关市场主体25家、企业10家。目前已拥有56家竹加工企业,其中包括四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
会同县林业局局长蒋健表示,竹加工不仅可以助力企业发展,还能带动产业链各环节增收。
据统计,每实现1000万元竹加工产值,可带动竹产业一二三产业实现综合收入3000万元,其中林农售卖原料竹获得直接收益在400万元左右,带动原料基地5000亩以上。
但蒋健也表示,各地的竹产业发展也都会面临一些共性问题,比如:采伐运输成本高,竹材下山难。
李超透露,为解决竹材运输问题,截至2024年会同县已投入2000万元新建竹林道700余公里,今年还努力建设200公里。与此同时,当地还不断完善“林权贷”,促进相关企业升级扩产。

湖南省会同县竹林面积近50万亩,是我国十大竹乡之一。图片来源:会同新闻网
在《会同县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记者注意到这样一句表述——着力打造“一区两翼多点”竹产业布局。
李超解释说,一区,即会同县产业开发区;两翼,即金竹和金子岩两个乡镇初加工产业园;多点,即该县其他竹资源丰富的乡镇。
报告披露,截至2024年,会同县已累计流转竹林10万亩,当年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20亿元,同比增长49%。
来自湖南省林业局的数据显示,该省竹林面积达1825万亩,居全国第三。2024年竹木产业年产值达1309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竹产业年产值654亿元,同比增长10%。
值得注意的是,湖南林业部门还创新性将“竹产业年产值”纳入2024年全省林长制督查考核,并联合财政部门印发了《湖南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园区项目实施五年行动方案(2024-2028)》。方案中,将竹产业项目资金增加到5000万元。
国汇策略-国汇策略官网-网络配资门户-配资网站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