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建始县原杨家湾火电厂内机器轰鸣,以“工业遗址+文旅融合”为特色的文旅商综合体改造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推进。这片曾因高耗能、环保不达标而“沉睡”近20年的地块,如今已蜕变为产业热土,成为展示建始城市更新与文化魅力的新地标。
土地不闲置,发展有后劲。近年来,建始县持续强化集约节约用地理念,全面梳理城区及各乡镇工业聚集区存量用地情况,通过优化土地要素供给、积极盘活低效闲置用地、大力实施“腾笼换鸟”政策,推动土地“存量”转化为经济“增量”,让闲置土地真正“活”起来。原杨家湾火电厂文旅商综合体改造项目,正是该县盘活闲置土地的成功典型案例之一。
“该地块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发展需求,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用地性质后,采取土地及地上附着物整体出让方式推进改造,已实现财政收入1.7亿元,有效将土地存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建始县自然资源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走进改造现场,昔日的火电厂正经历着“华丽转身”:主厂房在保留原址原貌的基础上完成“垂直裂变”,7300平方米的民宿酒店、260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4000平方米的室内游乐场及可容纳500人的多功能会议厅已见雏形,108米高的“烟囱激光秀”设施高高耸立;厂区辅助车间则完成“横向重组”,依托独有建筑特色,300平方米的森林书吧、红砖烟囱婚庆基地、1500平方米的森林餐厅及研学基地等已改造完成。昔日的“工业伤疤”,如今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项目分两期投资开发,一期投资1.27亿元、占地121.5亩,二期投资1.23亿元、占地52.5亩。”项目筹建负责人介绍,推进过程中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原则,支持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厂房结构,在尊重原有建筑语言传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工业文化延续与新旧融合、生命力再造。项目正式运营后,将成为恩施州2小时生活圈的网红打卡地,预计年人流量达100万人次、年营业额约7000万元,还可新增1000余个就业岗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下一步,建始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进一步摸清闲置(低效)用地底数,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持续用足用活“腾笼换鸟”政策,盘活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万雪芬、汪启宏、田青龙)
国汇策略-国汇策略官网-网络配资门户-配资网站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