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 ymq120@yeah.net 对于来稿,默认为原创
01
最近,医疗圈又现大瓜。
湖南省人民医院两位“顶流”——副院长和女主任的不雅视频,在网上传得比流感还快。
监控视频时间显示为2025年8月18日(周一)下午3时许,这个时间本该是诊室里问诊、手术台忙碌的黄金时间,监控却拍下了副院长与科室副主任在值班室的17分钟暧昧画面。
视频中的沙发上铺着“一次性手术中单”。要知道,这东西是用来隔离病菌、保障医疗安全的,却被当成了暧昧场景的 “道具”,想想都让人不适。沙发旁边有办公桌,事发地点疑似医院值班室。

网友扒出这两位可都不是“普通人”。一个是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及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该院副院长,并在门诊科室接诊;一个是该院某门诊科室女性副主任,博士,主任医师,硕导,患者排号要抢。

02
相关方回应
医院至今未发正式通报,但停诊通知已经说明一切:女的“可能很长一段时间看不到”,男的“三周前停诊,原因不清楚”。

湖南省人民医院投诉中心工作人员,“院办正在调查、处理此事,我们有专门的部门在处理。”
医院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建议等待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具体参与调查的部门不便透露,后续调查结果会有的。
涉事副院长直接挂了记者电话。
03
私德 VS 职业操守
网上的声音分裂成两派:有人痛斥 “不知羞耻”,也有人辩解 “私德是私事,不影响看病就行”。
可私德真的能和职业操守完全割裂吗?尤其在医疗行业,尤其他们是手握权力的管理者。
要知道,一个是管着科室考核、资源调配的副院长,一个是需要靠晋升、拿项目的科室副主任,这种上下级关系一旦掺杂私情,很难不让人联想 “权力寻租”—— 是不是职称评定走了捷径?是不是科室的优质资源都向她倾斜?是不是其他医生的努力被白白忽视?
我们去医院看病,图的从来不是医生的 “网红光环”,而是公平公正的医疗资源。当你排队几个月挂不上号,却有人靠着不正当关系轻松获得加号;当你急需的医疗设备被优先分配给 “自己人” 负责的科室,你还会相信这个行业的公平吗?医疗行业的信任,从来都是建立在 “一碗水端平” 的基础上,而权力与私情的捆绑,恰恰是对这份信任最致命的打击。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已经不是医疗圈第一次曝出类似丑闻。
一边是反腐倡廉持续推进,一边是医疗系统成为腐败高发区,公众对 “以权谋私” 的警惕性本就极高。这两位医生顶着 “博导”“硕导” 的光环,享受着公众信任,却在工作时间、公共场合突破道德底线,不仅辜负了患者的期待,更拉低了整个医疗行业的公信力。
04
权利不是春药
至于视频是谁传的?动机是什么?是内部人举报,还是报复泄愤?这或许永远成谜。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场风波撕开了医疗系统的一道口子——当权力失去约束,当“专家”变成“特权者”,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就像玻璃上的裂痕,再难复原。
当然,把不雅视频发到网上的行为,确实侵犯了隐私,不值得提倡。但比起泄露隐私的争议,更该被关注的是事件背后的监督漏洞 —— 为什么手握权力的医院管理者,能在工作时间脱离监管?医疗系统的内部监督,到底是形同虚设还是存在盲区?
可当医院选择沉默,当当事人选择逃避,公众只能从17分钟的视频里拼凑真相,这才是最危险的信号!
我们骂的从来不是两个人的私德。
我们怕的是,那个铺着手术中单的值班室,不过是权力寻租的缩影;
我们怕的是,患者挤破头抢的专家号,背后可能藏着见不得光的交易;
我们更怕的是,当“白衣天使”的滤镜碎了一地,下次再有人捂着胸口喊疼,他们还敢不敢信穿白大褂的人?
医疗的终极意义,是让人安心。
而安心的前提,是权力干净,是医者有德。
希望这次调查,能给所有患者一个答案——
别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救命的药。
国汇策略-国汇策略官网-网络配资门户-配资网站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