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妥协的中年生活中,骑行是少数自己说了算的事。
继钓鱼之后,这届深圳中年又开始扎堆骑车了。
骑行,完美集合”独处“和”运动”两大中年属性,他们装备齐整,顺风出发,精心编排的欣欣向荣。
“两轮承载的才是灵魂,四轮只能承载家庭和生活”,当大家在很多领域越来越缺乏“上路感”时,骑车上路,也就越来越必要了。
Cityride,中年上瘾两轮
从“citywalk”到“cityride”,骑行正成为中年新姿势。
沿江高速桥下的山海连城通廊,骑车匀速前行,车胎摩擦地面的沙沙声,带来难以言说的治愈。
在深圳大大小小的骑行道上,越来越多的中年又开始回归这项运动。
此前,他们在钓鱼或者打台球,可能是蚊子太多,也可能是静极思动,纷纷“半路上道”。据深圳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统计,深圳骑行爱好者约35万至40万人,其中31-50岁的中年男性占比过半,成为绝对主力。
骑行,正成为中年新姿势
跨上一辆性能卓越的公路车,迎着朝霞或晚风,披挂着一身拉风装备穿过堵塞的车流,既不像骑摩托车那么凶险,也不像电鸡那样沉迷日常,有一种高级的抽离感。
“两轮承载的才是灵魂,四轮只能承载的是家庭和生活。”
当骑行软件里的里程数日日刷新,当中年人开始用“破风”“爬坡”替代酒局应酬,骑行俨然成为新中产的“生活图腾”。
他们装备专业,从车架、轮组到座包一律碳纤,骑行服明艳如战袍。朋友圈里,晒的是环湖晨光和城市打卡,配文常是“挑战自我”“永远年轻”。
骑行 有一种日常里抽离感
有句话刺耳但真相,热衷骑车的中年,欣欣向荣不过是精心编排。
中年人的骑行热,终究不是逃避岁月的徒劳挣扎。 当他们在上坡路学会调整呼吸,在弯道掌握重心迁移,这些智慧早已渗入生活肌理。两个轮子撑起的,既是肉身对抗地心引力的轨迹,也是灵魂在逼仄现实中的突围路径。
中年人的精神自赎
能缓解“焦灼感”,提供“上路感”,兼具“抽离感”。在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里,中年骑行热的背后,是一场静默的群体觉醒。
对平庸日常的反击
骑行,提供一种暂时的专注和纯粹。
身着专业骑行服的中年,跨上碳纤维车架的公路车,在晨光中或者晚霞里出发,其实是中年人对平庸生活的一种反击。
因为,这个时代的中年,自己说了算的东西实在不多。
骑行,提供一种暂时的专注和纯粹
在新贯通的滨海骑行道上,他们每周1-2次骑行,每次数十公里,有时直接骑车下班,当风一次次把汗水吹干,不知道是内啡肽还是荷尔蒙,当风掠过耳际,中年至少在这一刻,用车轮丈量整个前路的豪迈,找回了久违的掌控感。
能决定自己的速度和方向,这在被各种责任和乏力捆绑的中年生活里,实属奢侈。
跨上车子的那一刻,所有社会身份被暂时卸下,他只是他自己。
滨海骑行道上,用车轮丈量整个前路的豪迈
在充满妥协的中年生活中,骑行是少数能自己说了算的事情。
当晚风灌满衣袖的刹那,这片刻自由如此真实,足以支撑明日回到写字楼,或者晚上回家辅道作业的种种不得已。
骑行姿势本身则暗喻着一种人生姿态
当然,骑行有风险,有人穿着专业锁鞋忘记解锁,原地摔车导致右手关节严重骨折。
医学研究也提示着另一种隐秘风险:一项针对2000多名男性的研究显示,每周骑自行车5小时或更长时间与精子浓度低和精子活力低有关。
专家如此的谆谆提醒,显然没有阻挡中年骑行的车轮,有人回头:“我Tm都骑车了,还在乎这个 ”,一大片不屑在风中飘扬呀。
骑行社群成了新的避风港和轻社交场
骑车,完美集合”独处“和”运动”两大中年属性,当一次次穿过城市街道和那些人生地标,他们又在想什么。
为数不多的增长“赛道”
从“俞老师第二次为自行车运动代言”的热门话题,到身边朋友再创业成为骑行店主理人的励志故事,中年的这种“欣欣向荣”,意外拉动了碳纤维车架与电解质饮料的消费升级。
骑行赛道,因看见增长,而被各方青睐。骑行产业,也是近年为数不多还有增长的赛道了。
据了解,深圳目前拥有35万~40万名骑行爱好者,骑行热背后有着显而易见的产业链和城市生态。
深圳,就正在打造“世界级骑行城市”
比如深圳,就正在打造“世界级骑行城市”。
有个口号叫“山海连城, 骑乐无穷”。据《深圳市休闲骑行道专项规划(2025—2035年)》,到2025年底累计建成休闲骑行道300公里,到2027年形成700公里骑行骨干网络,到2035年建成超1000公里的休闲骑行网络。
如今,50公里的西部滨海骑行道、15公里环西丽湖休闲骑行道、20公里光明科学城线、15公里盐田半山线,早已成为爆款骑行线路。
又比如,1995年就在深圳成立的喜德盛,从早年骑友们看不上的“国产平替”,到悄然赞助环法车队跻身全球化品牌,已让人高攀不起。
被一群中年人逆势带火的产业赛道,实属不易。
“山海连城, 骑乐无穷”
虽然在深圳大部分路况实在难以支撑骑行体验,但不影响更多人加入这项运动的热情。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中高端运动自行车消费大幅度增长,自主品牌的中高档产品销售增长20%。
深圳骑行店 LAP一站式骑行空间
骑行店的主理人最能感知中年骑行者的消费热情,他们发现,中年骑行者对装备的投入近乎执念。
头盔、手套、眼镜、骑行服,装备,包罗万象的改装配件,车把、坐垫、轮组、传动系统,除了车架外的所有大小配件几乎都可改装。即使全车改装的价格足以再添置一辆新车,也有许多爱好者乐在其中。
“买了三千的渴望上万的,买了上万的也希望能升级配件将车改得更好”。入门车型可选较多,高端车型“一车难求”,提车动辄要等上2-3个月。
一网友提供的自组车配置
有朋友骑行一年,躬身骑行的“氪金”:公路车从最初的3000元起步,经过几次配件升级,改装,累计花费2万多了。中年之外,95后新生代也在加入,他们更青睐智能装备,注重运动数据量化,十分带动骑车消费。
如今,凡有关拉动需求、有关看见增长的事情,总让人格外青睐。
从城市观察角度,骑行正从‘专业运动’向‘生活方式’靠拢,有乐观分析指,骑行经济,将有望成为深圳消费市场的新增长极。
骑车的中年人试图重新找回他们生活的坡度
有意思的是,正是那些各方面都”不再增长“的中年,以“两轮上路”提供另类的增长。
热衷骑车的中年们,在丈量这座城市的宽度同时,在起伏的路面中,或许也在试图重新找回他们生活的坡度。
文|深圳客编辑部
图片来自网络:
深圳商报
晶报
说说你怎么看中年人爱上骑行?
留言区聊聊~
国汇策略-国汇策略官网-网络配资门户-配资网站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