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好呀~我是萌芽。
这两天终于可以在CCF系统里下载CSP等级考试证书了,作为第一年参加CSP-J/S初复赛的初一生,Joshua今年的成绩单是: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

作为亲妈,看到这个成绩我肯定是要为他鼓掌的。
从小学六年级决定了初中要去尝试信息学竞赛这条路后,我们其实有一大半时间都处在“圈外自己摸索”的状态,直到初中进入学校的信息学校队后,Joshua才真正意识到:信息学圈子真是高手如云啊。
因此,无论这次成绩如何,我都发自内心感到 开心。
这一年,我见证了Joshua因对信息学的满心热爱,学着全力以赴、脚踏实地往前走的过程,这种由内而外的专注,都让我感到安心和欣慰。
但,你也肯定听过“强中自有强中手”这个道理,在我们学校的信息学校队里,坦白说Joshua的成绩并不亮眼,Joshua自己也无喜无悲。
他比我还早一步知道自己的分数、排名,反过给我“降温”说让我别太当回事,他水平还很菜的,所以他要好好加油,向优秀的同学、学长学习,继续准备明年的挑战。
目前教育博主圈,真正走信息学竞赛路线的孩子不算多,我家Joshua算是其中一个。但如果把视野扩大到全国各地的学校,你就会发现,全国的信息学竞赛的考生基数并不小。
相比其他学科竞赛,信息学赛道有个非常强大的优势,就是愿意在这方面布局培养人才的学校,是非常多的。
这里说的“布局”,指的是学校愿意倾斜教学资源,专门去培养、孵化有这方面潜力的孩子。
甚至开放更多的择优名额,让合适这个方向的同学可以借助这门特长,在小升初、初中插班或初升高择校时,获得宝贵、明确的“橄榄枝 ” 机会。(具体细节不合适过多展开,水平到了自然就会收到“邀约”。)
而且也因为信息学是唯一一门 初中生都可以参加的选拔性的全国考试,所以它每年的CSP的分数都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也让好学生的跨校插班和流通成了可能。
从今年CSP的一等奖获奖名单里,就可以看出端倪了,我也汇总整理了全国各省市的提高组(S)一等奖获奖名单,感兴趣的姐妹们可以看看自己当地省市的获奖学生情况及学校列表。

因为S组的难度是有代表性的,所以你在查看表格的时候,如果发现某所学校有超过2名以上学生获奖的话,基本都能说明,这个学校在信息学领域是有专门的师资倾斜和体系支持的。
完整学校名单
如果需要看完整的名单和学校列表,可以直接在公众号后台消息框里回复“社群”,我们会分享在读者大本营的群里。
此外,一所学校的获奖人数越多,往往说明该学校的培养路径越成熟,与之相对应的是,学生通过信息学进入该学校的“橄榄枝”机会也会越高。而且这种流动是以省为单位,而非以市为单位的。


广东的部分学校列表
我周一也邀请了资深的金牌信息学竞赛教练,来跟大家具体聊聊各个省市在这方面的培养路径,想多听一些自己当地的“信息差”,判断是否合适自己孩子的话,就可以直接预约直播间,到点来听听看了。
我综合这一年多来陪Joshua学信息学的心得和经验,说下我对这个赛道的真实感受,这个心得体会可能会跟你以前的认知相差甚远,今天我们就简单聊聊。
01 信息学属于哪方面的赛道?
信息学是归属于编程赛道,属于编程领域的“高端局”。
大家熟悉的编程语言主要是Scratch、Python,C++。但如果你想要助力升学的话,那官方标配的语言就是C++,也只有它能真正助力“编程升学”的作用。(说明:升学赛道有很多,比如编程升学、机器人升学、科创升学路径等,今天文章只讨论编程升学,不是学其他语言没有用,是升学路径不同)
如果只是纯粹想走科技特长生路线,那就不一定需要瞄准C++了。
比如小学生想走机器人赛道,可学Scratch编程语言;想走科创赛道,可学Python编程语言;初中生则可以在Python和C++中二选一,这两种语言对于走科技特长生路线都是足够的,难度会比C++低一点。
而Joshua参加的CSP认证,对应的是信息学竞赛——这是全球五大中学生奥赛之一,另外四门分别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赛。
02 信息学赛道的选拔路径是怎么样的?
信息学赛道的选拔从上至下是:
IOI → NOI → NOIP → CSP-J/S → (小学生专属)CSP-X、GESP
IOI是国际信息学奥赛,属于全球性最高级别的信竞生舞台。99.9%走信息学路线的孩子都达不到的, 当作行业标杆了解即可 。
NOI是中国信息学奥赛,也属于顶尖顶尖高手的信竞生舞台。90%走信息学路线的孩子也大概率达不到的, 可作为长期奋斗的梦想;
NOIP是各省份的信息学奥赛,这个就是很多初高中信竞生的核心目标。如果在高一、高二、高三期间,能够拿下NOIP一、二等奖的话,对于升学还是有相当大助力的。
这个目标如果通过长线、合理的规划,孩 子能坚持下来并且跟得上学校培养进度的话,获奖概率还是挺大的。 (一般有这种水平的孩子,初中阶段就可能已经被 好学校提前“锁定”了)
CSP-J/S,就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组织的计算机软件能力认证。分为入门组(J 组)和提高组(S 组),是通往 NOIP 的重要选拔通道。 能参加NOIP比赛的名额,大部分都是从这场考试中选出来的。
CSP-J/S的考试是可以同时报考的,不需要先考J再考S,但如今已经不对小学生开放。
小学生专属通道:一些省份专门制定了CSP-X的考试,专门针对小学生莱选拔。更多的地区主要是看GESP认证体系。
其中,从最低的一级到最高的八级, GESP 五六级相当于CSP-J的一二等水平, GESP 七八级相当于CSP-S的一二等水平。
我之前写过不少这方面的路径规划信息差,今天文章不重复了,想了解更多可以看文末的文章拓展。
03 怎么判断自己孩子是否合适走信息学?
说句理性的观察,其实很多信息学圈子里还在陪孩子坚持的家长,并不是功利地以升学唯一目标导向的。
先说合适走信息学路线孩子的特质:
1. 喜欢编程、机器人等领域,主动探索并愿意和计算机打交道的孩子。
没有兴趣和好奇心驱动的话,这条路会走得比较痛苦。以兴趣为导向来培养,孩子的成长速度会明显更快。
2. 数理思维不错的孩子。
其实在五大学科竞赛里,信息学对数学的要求不高,也就中等程度而已,和物理、数学竞赛相比,已经是相当友好的了。
当然,如果对孩子的数理能力的匹配程度不太确定,可以找我们要一份免费的专业数理思维测评做一下,根据最后的分数来判断下孩子的数理情况也是可以的。
11月24日的直播间,也会上架测评,可以直接领取
3. 家长愿意支持孩子长期沉淀,并且对计算机、人工智能前景有信心。
信息学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短板”——它是五大学科竞赛里唯一不进入中、高考考试范围的学科。所以在“学业”和“兴趣”之间怎么平衡,家长的态度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也正因为信息学不纳入考试范围,学生能在学业之外仍坚持深耕这门学科,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也因此,在国家层面,信息学的“明面优待政策”其实并不少。
比如在小升初、初中阶段,有志于此的孩子就能借助这一特长,获得更多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这些都是公开、正大光明的择优路径,不用“躲躲藏藏”;
另一方面,高考在强基计划、自主招生等政策下,它也是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得“优待”最多的赛道,也比其他类型的“科技特长生路线”要多。
当然,面对中高考压力,家长有所顾 虑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观察下来,能陪孩子一路坚持信息学的家庭,往往都有一个共同之处 ,那就是——
愿意用多元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升学这件事情。
比如Joshua在六年级的时候跟我说他想走信息学,我当时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问题其实是:“他是真的喜欢吗?”
后来我在他身上看到决心和热情后,我心中所有的顾虑和纠结,其实也都一块烟消云散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热爱是孩子成长的良性驱动力。只要孩子真心喜欢,其实很多看似棘手的问题,都可以在智慧中迎刃而解。
于是,我也就毫无保留地支持他,让他跟着自己的心意,在信息学的道路上勇敢探索了。
在我看来,信息学不过是一个孩子一生中可能会遇到的众多兴趣中的一门,它和学画画、跳舞、练琴没有本质区别。
无论他学到什么程度,只要愿意全心投入,他就一定会有所成长,也会看到更大的世界。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眼界,从来不应该由一纸录取通知书来定义。不能因为走不到IOI、NOI、乃至NOIP的梯队,就否定他在路上探索的所有努力与宝贵的收获。要知道,每一步脚踏实地的前行,都算数。
不过,我也会和他把这条赛道的“底线”讲得特别清楚:如果真的无法平衡学业和兴趣,那就先停竞赛,专注学业。
那究竟怎么判断是否“失衡”呢?其实学校一开学就会给出标准。
一旦综合排名掉得太多,或者连续失守,老师会直接约谈学生和家长,提出暂停竞赛的建议。
所以我跟Joshua也有个明确的约定:倘若有一天,老师根据他的校内综合成绩,提议暂停竞赛,那我们便坦然“退役”。
这其实也是换个方式让孩子提前了解选择和责任。
既然选择了一条更难走的路,那就要学会承担它会带来的要求和责任,但也要拥有“当断则断”的清醒和理解,这也是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堂课。
04 学信息学可以收获什么?
计算机是最接近人工智能底层逻辑的语言, 信息学作为其核心分支,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但任何领域现在大家都明白的(), 任何技能若只学皮毛,未来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风险都很高。
因此,哪怕是学信息学C++,既然开始了,就要带着敬畏心深耕细作,唯有扎实钻研、精益求精,才能真正沉淀出无可替代的硬实力。
想要打好基础,选对专业机构、跻身信息学特色强校、通过 “以赛促学” 的路径逐级提升,都是事半功倍的选择。
而且信息学本身跟STEAM领域关系很密切,其实哪怕走不了竞赛升学,退一步都有科创、机器人等各个领域可以充分融合, 即便未来不走竞赛升学的 “快车道”,也能灵活衔接科创、机器人等多个方向。
可以这么说,信息学在中学阶段的 特长培养中 ,真的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一优质选择:哪怕中学不走信息学竞赛,凭借这份积累,中学或者大学加入机器人、科创、人工智能等社团,也能拥有坚实的软实力基础。
我一直都没有跟Joshua定下过什么目标,比如CSP要拿多少分、明年要拿什么成绩等等,但我发现他自己也会去观察那些超强的高中学长们,他们的学习路径是怎么样的,他们在初中阶段是如何平衡学业和特长的,如何做好时间管理和提高心理抗压能力等等。
这些潜移默化的学习和效仿,对他来说,也是宝贵的经历。
根据我这两个月的观察,我发现信息学的圈子特别有意思,想广东属于信息学强省,其实不少城市都有专门的师资力量组建信息学校队。
此外,开学这两个月的观察,也让我格外有感触。
信息学圈子好像藏着一种独特的生命力似的,比如广东作为信息学强省,不少城市的中学都组建了专业校队,配备专属的师资力量。
一群年纪相仿的孩子啊,每天在机房里刷题、PK、互相请教,氛围热烈又纯粹。这种沉浸式的学习讨论、并肩成长的伙伴情谊,也让孩子的社交圈更具质感。
我觉得这样子的中学生涯就很丰富,初中生活不应该只有闷头刷题的应试时光,还应该有社团活动的体验、兴趣探索的快乐,以及与好友并肩的青春热血。
所以,孩子从信息学中究竟能收获什么?其实,我认为经历本身就是最珍贵的收获。
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渗透在每一次思考、每一次突破、每一次并肩前行中,这些一点一滴的变化,陪伴其中的你我,怎么会感知不到呢?
05 选信息学的坑是什么?
如今信息学赛道已日趋成熟,各省市的培养和晋升路径都已越来越清晰。这也意味着,入局时间越晚,突围的难度越大。
对大多数孩子而言,信息学之路离不开三点核心:家长的早规划、优质机构的选择、以及长期系统的培养。
它不是纯看天赋的领域, 更考验起步时机的精准度,以及培养路径的高效性。
因此,最稳妥的方式,是跟着经过验证的成功学业规划路线走,并且在关键节点上,家长之间互通有无,及时抹平信 息差,才能更好地助力孩子走稳这条路。
在孩子们资质都差不多的情况下,真的就是看家长的认知高度和洞察力了。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我现在是越来越认可这句话的力量,时间花在哪里,成果就会在哪里。
以上。这个话题可以展开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果对信息学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直接预约直播间,我们细聊,一起打破信息壁垒,理清规划思路。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走出自己的通途大道。互勉。
更多编程&信息学文章分享
如果想专注C++,可以参考:
如果对python、Scratch好奇,可以参考:
▼ 你好,我是萌芽 ▼

▼ 关注我,彼此不迷路 ▼
感谢你的 点赞 和 转发 ❤️
国汇策略-国汇策略官网-网络配资门户-配资网站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